有毒塑料废弃物可通过单一低能耗工艺转化为燃料和盐酸。
中美科学家宣布开发出在室温常压下将混合塑料废弃物转化为汽油的一步法技术,转化效率超过95%。研究团队称,与传统塑料转化燃料路径相比,该方法能耗更低、设备更简、步骤更少,具备工业化应用的扩展潜力。
据报道,这项研究由美国能源部下属的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哥伦比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的科研人员共同完成。
单步转化与产出
最终产物包括汽油主要组分、化工原料及盐酸。科学家表示这些产出物可应用于水处理、金属加工、制药、食品生产和石油工业。研究人员称:"该方法通过单步反应将多种塑料废弃物转化为高价值产品,符合循环经济理念。"为实现转化,团队将塑料废弃物与炼油副产品轻质异烷烃进行混合。
论文指出,该过程生成"汽油馏程"的碳氢化合物(主要含6-12个碳分子),即汽油的主要成分。回收的盐酸可安全中和并作为原料重复使用,有望替代论文中所述的多种高温高能耗生产工艺。
展开剩余59%解决聚氯乙烯的氯难题
研究人员从全球主流废弃塑料类型的角度阐释了这项突破。多数塑料废弃物由聚烯烃(特别是占全球产量约一半的聚乙烯和聚丙烯)构成,聚氯乙烯(PVC)占比约10%。这些材料广泛用于包装、容器、管道、电器、医疗器械和服装领域。
以氯乙烯(美国环保署认定的一类致癌无色气体)为原料的PVC处理尤为棘手 —— 包括焚烧在内的传统废转能技术,需在加工前对PVC进行脱氯处理以避免释放有毒化合物。而旨在将塑料降解为高价值组分的化学升级回收路径,通常需要将高温脱氯作为独立步骤。脱氯(从氯化物中去除或中和氯元素)对于防止有害物质产生及制备敏感应用材料至关重要。
新研究提出了步骤整合方案:"我们展示了一种单步工艺策略,可将废弃PVC升级为无氯燃料馏程碳氢化合物及盐酸。"
效率与现实应用潜力
报道的转化效率证明了实际应用潜力:在86华氏度(30摄氏度)条件下,软质PVC管转化率达95%,硬质PVC管和PVC线材达99%。在PVC与聚烯烃废弃物的混合测试中,80摄氏度(176华氏度)下固体转化效率达96%。团队称该方法适用于非实验室洁净样本,"能处理现实世界中受污染的混合PVC与聚烯烃废料流"。
华东师大社交媒体发文指出,该研究属全球首创,能在常温常压下通过单步工艺将难降解混合塑料废弃物高效转化为优质汽油。除降低工艺复杂度外,作者强调联产盐酸的价值 —— 论文指出这种酸可在现代工业中安全中和并重复利用。
全球累计塑料产量已达100亿吨,其中大部分将成为难回收废弃物。华东师大表示,研究人员将该方法视为将问题废料转化为有用产品的重要路径。通过将脱氯与直接升级改造相结合,并利用炼油厂获得的异烷烃,该研究开创了单步生产"汽油馏程"碳氢化合物并回收大宗化学品的工艺路线,旨在推动现有工业生态系统实现循环经济目标。
该项研究成果已发表于权威学术期刊《科学》。
如果朋友们喜欢,敬请关注“知新了了”!
发布于:北京市加杠杆最安全的证券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