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会尝试以更口语化、接地气的方式重新写这篇。
听说美国人总结出了新空战模式给美军带来的挑战,中国空军在这方面似乎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据说现在的空战和以前不一样了,从高速缠斗变成了远程导弹决斗。
制胜的关键在于先发现敌人,先射击。
所以下一代战斗机需要更大的体积、更高的载弹量、更强的感知能力、更远的航程,不再那么追求机动性。
中国空军的装备发展好像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这个趋势。
像歼20、歼35、歼36还有沈飞六代机,它们的隐身性、远程打击能力和信息优势都是核心,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速度和机动性。
相比之下,美国空军的F35、F15EX和F47项目似乎还停留在了传统战斗机的设计框架里,强调机动性和小体积。
但在现代空战中,这些特性逐渐失去了优势。
就像那篇说的,如果美国还按照老路子来,可能很难应对中国空军在远程空战和高生存性平台上的优势。
歼20和歼35作为中国空军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都没装备传统的机炮。
这种设计选择好像很懂现代空战的需求。
以前机炮是近距格斗的利器,但现在空战从近距缠斗转向了远程导弹决斗,机炮的作用就边缘化了。
歼20和歼35通过优化内部武器舱,优先搭载远程空空导弹和精确制导武器,超视距作战能力就提升了。
而且它们的隐身设计降低了雷达反射面积,在先发现、先射击的空战原则中就有优势。
歼20的大机身设计还能装更多导弹和更先进的传感器,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作战就更厉害了。
歼35作为中型隐身战机,设计理念也很先进,适合在航母上发挥远程打击能力。
歼36用三发发动机的设计也很引人关注。
相比双发战斗机,三发设计可能在推力冗余、航程和载弹量上有优势。
现代空战强调飞机的生存力和武器搭载能力,三发设计可能是应对这些需求的创新尝试。
增加一台发动机,歼36可能在保持机动性的有更大的武器舱和更长的作战半径,远程空战中就有主动权了。
沈飞六代机的重型设计也体现了中国空军对现代空战趋势的精准把握。
六代机预计会有更先进的隐身技术、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实现全域信息优势和超远程打击能力。
这个设计理念跟美国学者提出的大型、高生存性飞机很相似,说明中国空军在装备发展上很超前。
中国空军的装备发展给美军敲响了警钟。
美国得重新考虑空中优势战略,可能得加大对大型、高生存性飞机的投入,比如B21突袭者轰炸机。
这款轰炸机有隐身和大载弹量的特点,或许能给美军带来新的发展方向。
中国空军的发展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条路正在改变未来空战的格局呢。
加杠杆最安全的证券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